爱游戏体育官网首页

当年亚洲四小龙大家同一个起跑线香港和新加坡到今天差距是什么

时间: 2025-03-25 15:05:25 |   作者: 爱游戏体育官网链接


  说起上世纪90年代,亚洲经济有个称呼非常火爆——亚洲四小龙。指的就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

  如今将4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亚洲四小龙却走上了各自的路。韩国一个国家之力一骑绝尘超过了其他三家,但是人均GDP却赶不上一城之地的新加坡,而1995年之前最强的香港,如今却落后很多。

  说起亚洲四小龙,最早的起步应该是上世纪的70年代,以当时的GDP情况去看,香港其实是超过其他三处的。70年的香港人均GDP是963美元,排名44位,而新加坡则是925美元,排名48位。台湾和韩国此时刚刚起步,台湾人均393美元,而韩国则是253美元。

  但是此时的世界平均人均生产总值是802美元,而同时间的中国大陆只有113美元,排名113,连印度都比中国多一美元,中国的后面第114位则是埃塞俄比亚。

  此时的四小龙经济刚刚起飞,能够准确的看出香港和新加坡是在同一个起跑线的,都达到了世界的平均发展水平的,而台湾和韩国还略逊一筹。

  可是到了如今,这四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到了2015年的时候,香港的人均GDP就变成了42390美元,而新加坡则遥遥领先,是52888美元,而此时的世界平均人均GDP则是10130美元。

  到了2024年,新加坡已经到达了人均GDP84734美元,超过了美国,而香港则是50531美元,韩国则是33121美元。能够准确的看出,香港已经被新加坡彻底反超,远远甩在身后。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仍旧是要先分析一下,那当年的四小龙是怎么崛起的呢?

  在英文中,亚洲四小龙的翻译其实是Newly Industrial Economics,简称“NIE”,如果直接进行翻译的话就是新型工业经济体。

  四小龙都不是资源型的国家或者地区,而且幅员人口都不大。所以没有重工业基础,也没有资源来支撑重工业发展。但是它们都是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有着良好的海运和物流条件。

  这就给了这四个地方发展的可能,而新加坡守着马六甲海峡,香港则是那个特殊年代中国的“对外窗口”。没有这样的地理位置发展不可能,试想一下,蒙古国想要靠贸易经济发展基本就是做梦。

  四小龙的发展跟背后的政治关系密不可分,它们这一些地方既是中国传统如今文化熏陶下的文明根底,又是西方现代文明浸染的地方。所以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的作风还在,而西方的新思想也能保持活力!

  同时,政治因素下,四小龙背后的一些势力也乐于看到它们的发展。台湾和韩国背后有美日支持,客观上牵制中国、苏联和朝鲜,帮助其发展的目的虽然不纯,但是也功不可没。而香港和新加坡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更多的是涉及背后的欧洲国家。

  内部和外部的发展条件恰好达到。二战后的西方国家重建后,经济的快速地发展期到达了瓶颈。所以伴随着人力成本上升、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这让西方的劳动密接型产业和轻工业正好被四小龙接手。

  而那个时期也正是这几个地方生产转型期,台湾和韩国都是将农业比例大幅度降低,工业比例上升。而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从消费型港口城市,开始转变成生产型工业城市。

  所以四小龙的出口经济开始大规模膨胀,大量的贸易顺差也使得社会福利大幅度上升。记得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末期引进的香港70年代的电影中,社会最底层的建筑工人,中午的日常午餐就有鸡腿,而同期的中国大陆吃肉还是过年过节才能做到。

  社会福利的上升也同步带来了教育和行政司法体系向西方靠拢,教育的进步也让人才开始井喷,生产技术也迅速提升,老百姓的就业率上升极快。80年代时,四小龙的城市社会失业率都低于5%。

  所以老百姓富了,消费能力也提升起来,内需的扩大使得第三产业也跟着水涨船高。

  其实,我们直接看一个最典型的数据,就知道为啥香港跟新加坡差距拉大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GDP总量达到了整个中国大陆的18%!但是2023年,香港GDP只能占中国大陆的2%。

  实际上,香港之所以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大陆的快速发展。这不是说大陆对香港的发展不支持,而是大陆发展的太快,导致香港的地位下降了。

  在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的初期,香港一直是中国的桥头堡,中国大陆在面对西方和发达国家时,大量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都是在香港进行的。

  这让香港成为了大陆的贸易中转站和外资引入点,从中获取的利润很大,也跟着水涨船高。

  同时,八十年代开始,内地的廉价土地开始对香港开方,尤其是跟香港交接的深圳广州,大量开办了港资工厂,这是香港工业的强力支撑。而在70到80年代,内地去香港的移民就超过50万人,这让香港一下子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工业竞争力直接就提升了一大截。

  可是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陆的贸易可以绕过香港,直接进行金融和贸易交流,尤其是上海的金融政策开放之后,魔都的金融作用已超越了香港。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后来发展起来之后,香港之前必不可少的作用就机会彻底消失。

  而香港廉价的工业体系,在内迁之后,反而在深圳广州培养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内地的成本更低,资源更便宜。同时,深圳和广州的工厂依然能够继续内迁,不但能获得更便宜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还带动了更内陆地区的发展。但是香港的工业则受到了冲击,缺乏腹地的香港,只能想方设法提升工业价值。

  2018年,香港的人均GDP是34万人民币,这一个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而深圳只有18万。但是如果看GDP总量,深圳却超过了香港8000多个亿。

  从这一点看来,虽然香港人民还是很富有,但是生产总值,或者说总体财富已经没办法跟大陆比拟。

  这一点其实和新加坡对比就越来越明显了。新加坡的工业转型非常迅速,在美国的支持下,半导体产业和新型技术一直是世界领头羊,而且技术上的含金量已超越了台湾。而生物医药和精密工程生产方面也非常有建树。

  如今的新加坡,大约有2700家精密工业公司,还有很多是大型跨国企业。靠着这样的领域的突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设备的技术也是全球领先的。新加坡在制冷压缩机生产领域,已经占据了全世界都的10%,而半导体引线%。同时新加坡还是全球航空航天的维护修理和大修基地。

  全球十大晶圆制造设备公司中的九家公司向新加坡供应商进行大型采购,新加坡制造的晶圆检测工具,可鉴别细小到纳米的瑕疵。也就是说,站在600米高空,能清楚的观测到地面的一根头发。

  但香港的转型则是失败的,如今香港主要就是金融服务、批发和转口的贸易为主,除此之外就是一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如今中国大陆的期房和公摊面积就是香港房地产商发明的。

  而香港最熟悉的金融服务,实际上也被新加坡反超,甚至挖了墙角,当年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已经被新加坡抢走了。

  虽然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比香港高0.5%,但是免税或者税收折扣政策非常多,比如合乎条件的区域或全球性贸易企业能适用5%或10%的优惠企业税率;合乎条件的金融企业,所得可享受5%、10%、12%或13.5%的优惠税率。

  最让人吃惊的是,高科技公司的研发费用和知识产权收入,甚至能达到100%免税,乃至发放奖励,也就是负税率。而这一点,德国则是29%,中国是25%。

  所以,很多大型跨国企业都将总部设立在新加坡,这些大规模的公司入驻的时候会有相应的税收政策。计算下来,比香港要便宜很多。

  同时,新加坡对国际上的巨型家族企业或者富豪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不征收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这简直就是资本家的天堂!资本利得税美国要收取15%,中国则是20%,而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的丹麦,甚至要42%。

  同时,新加坡个人所得税的累计制也非常低,最高也就只有22%,而美国是37%,中、德等过45%,法国甚至达到75%!

  这一系列的税收政策,直接吸引了大批的世界级富豪移民,其中也包含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富豪。比如海底捞的老板张勇、迈瑞的创始人李西廷、钢铁大王青山集团主席项光达的妻女等等。

  虽然新加坡有诸多优势,但是香港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如今的香港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在将其看作亚洲四小龙其实已经不合适。香港现在是中国的一部分,单独割裂出来跟新加坡对比毫无意义,在中国整体经济的导向下,香港如今的发展已经享受整个中国的产业链和经济体系。

  所以,其实香港就算完全去工业化,依靠大陆的背景打造全球贸易和货币结算中心、甚至科学技术研发中心、人才中心,这才是正路。相信未来的香港,依旧是整个亚洲的东方之珠!

  出口导向战略对经济的影响——看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发展历史(期刊)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 (09)



上一篇:九源基因更名为杭州九源基因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的起点未来可期! 下一篇:2025年度医师资格考试时间及报名流程全面揭晓备考指南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