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28 15:27:02 | 作者: 特种活性剂
8月31日,阳光灿烂,宿迁运河湾公园中,青草树木生机盎然,游览步道蜿蜒曲折,在一个悠哉的午后,记者走进宿迁运河湾公园,只见绿地青翠盎然,一些游人来到此地健身、打卡拍照,被其精致的风景所吸引,不少人不知道的是,运河湾公园位于宿迁市水弹性城市试点区内,是个名副其实的“海绵公园”,让我们走进公园一起找找藏于其中的海绵元素!
置身运河湾公园,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前行,环顾四周,雨水花园、植草沟……随处可见这些海绵“老朋友”,公园内建有大量的海绵设施,收集周边雨水的同时,也提高着公园的生态涵养功能。
运河湾公园北起宿迁闸,南至马陵路,全程约3.5公里,是宿迁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大运河文化带的亮点工程。公园内建设了大规模景观水体,总面积达17000平方米,加强了公园的雨洪调蓄能力。水体水深0.5米至1.5米,水体水位通过溢流堰、水闸等设施控制,降雨时,路面雨水将通过雨水管收集至水体内,对公园水体进行补水,同时也缓解了市政管网排水压力。旱季时,将通过提升泵将大运河水抽至公园水系内补水。
“过去,这里是一个废弃的港口,厂房林立,杂草丛生,环境非常差,现在,运河湾公园已然成为城市一道令人感到骄傲的风景线。”当日,居住在运河湾公园附近的市民陈望先正在公园内锻炼,他自豪地介绍,运河湾公园不光风景独特,也很适合锻炼,下雨后道路能迅速恢复干爽,雨天出行路面也不会积水,这对于热爱运动的人群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健身场所。此外,近年来,该公园还被宿迁马拉松赛事收录,设置为迷你马拉松的终点站,这让更多人爱上了这里。
据了解,为更好地实现对雨水的净化、调蓄,公园内部建设了多处分散式的雨水花园,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雨水花园多位于铺装或道路周边,可用于收集周边地表雨水,其特殊的下渗结构,可充分过滤、净化雨水。
公园内的植草沟大多数都用在雨水的导流转输,公园内建设了约1600m2植草沟,主要设置在公园的道路两侧,可将路面雨水收集导流至下游的雨水花园或景观水体中进行调蓄。
运河湾公园内,除了部分车载路面,其余路面铺装均采用了透水铺装,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包括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等,可大大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减少地表径流量,提升排水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内种植的绿植也有讲究,运河堤路两侧行道树均采用了生态树池的建设模式,生态树池比传统树池要下凹10厘米至15厘米,可实现对周边地表雨水的收集调蓄,进一步减轻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通过多种海绵设施的组合应用,运河湾公园实现了雨水源头减排、面源污染削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0%。此外公园内还建设有“城市运河记忆馆”“运河湾公园苏玻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城市阳台”“西入口平台”等游憩服务设施,公园集文化、艺术、观赏、休闲为一体,一条条美丽的景观道路串联成线,与园内的小溪沟壑、建筑小品构成了浑然一体的画卷。
“今年,我曾数次来到运河湾公园春游,在松软的草坪上铺上野餐垫、搭帐篷、放风筝,享受春日的大好风光,是一段难忘的体验,接下来,秋游我会继续选择这里,到运河湾公园‘躺坪’,感受我们宿迁的生态环境之美。”游人刘女士说。
随着城市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慢慢的变多。他们不仅需要可以“看得见”的草坪,还需要可以“坐下来”尽享一段时光的绿地空间。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今年,启动了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首批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共计44处,运河湾公园正是其中之一,市民得以真正享受到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
抬头远眺,京杭大运河浩浩荡荡,据悉,京杭大运河宿迁段全长112公里,从宿迁市区穿城而过,是典型的“活态遗产”,是宿迁发展的“母亲河”,更是一条具有输水、航运、行洪、排涝、饮用水水源、文化、生态等多功能的综合利用河道。而运河湾公园对大运河传承利用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运河人文历史的挖掘和展示,将公园建设和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其次,公园对运河生态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以植物景观为核心,栽植绿植10万平方米,草坪11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运河的生态环境。
街头绿地及口袋公园,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旱溪……宿迁把水弹性城市理念融入了公园绿地,在市区大大小小的公园中,只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海绵设施,这些设施在丰富居民休憩游玩场所的同时,实现着雨水源头减排、面源污染削减。建设“水弹性城市”,不仅是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近年来,宿迁以系统规划为引领,机制创新为保障,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个又一个“海绵”项目的落地,不仅对宿迁的生态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能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些变化切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民建绿、为城留水,城市品质一直在升级,宜居幸福的生活得以再“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