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11 03:44:10 | 作者: 特种活性剂
本来在这场抢夺用户的外卖商战中,“优惠券”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但谁能想到,美团因“回收券”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
大量用户吐槽,自己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获得的18元无门槛外卖券,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被平台单方面回收。 回收券 玩不起。
在“吃相难看”的美团衬托下,京东外卖这个新入局者就显得眉清目秀了。甚至面对陷入负面舆情的美团,京东外卖不忘用“只发券,不回收”玩一波内涵。
当然,京东外卖更吸引人的是,不仅用各种优惠福利把诚意拉满,还用“品质外卖”的差异化心智赢得了人心。
这不,最近京东外卖“清退8000家无堂食门店”的新闻,就再次引发了全网讨论。
消息来自于一位疑似京东外卖员工的朋友圈,截图内容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是京东外卖对入驻商家审核的严苛标准。
诸如“京东外卖上线三个月以来,团队天天加班审核、线下巡检”“申请入驻的餐厅门店通过率不到40%”“已从近150万家餐厅中清退了约8000家无堂食门店”等,让京东外卖的“入驻门槛高”具象化了。
该员工义愤填膺地表示,“我们绝不能让这0.5%的无堂食门店砸了京东品质外卖的招牌,绝不能让他们破坏150万品质餐厅门店的名声”。
但也有的人觉得,外卖品质好坏不在于是否有堂食,不少有堂食的商家同样卫生条件堪忧。
网友的争论,其实揭露出外卖行业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现象,那就是无法让人放心的餐品品质。
蟑螂、虫子、头发、指甲……你永远猜不到今天会从外卖中吃出什么惊喜,但这其实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伤害。
因为,有的外卖可能让人拉肚子,吃出急性肠胃炎,如果给差评,可能还会被污蔑为同行,或者是肠胃太脆皮。
当外卖成了“隐形杀手”,用户自然对那些开在隐秘角落的外卖门店退避三舍,也就是截图中员工提到的“幽灵外卖”。
幽灵外卖,指的是没有堂食场地、或已关停实体店却仍在平台营业的商家。他们常使用虚假地址、盗用他人照片,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
去年8月,央视就曾曝光一家名为“望京烧烤”的外卖店铺。平台显示其门店干净整洁,资质齐全,在昌平烧烤热销榜排名第六。
但当记者实地探访时,发现地址竟是一幢居民楼,所谓的“堂食照片”纯属虚构。
此前“国潮外卖”引发争议时,这些开在居民区的外卖商家同样被狠狠审判。谁能想到,用“国潮少女”包装得非常有品位的商家,实际的卫生条件会如此让人大倒胃口。
但即使幽灵外卖年年被曝光批判,一直屡禁不止。甚至该京东员工还要拉踩一个同行,称幽灵外卖在有的平台能占到30%到50%。
比如申请入驻的商家除需提供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外,还必须上传完整门店实拍视频,并提交第三方平台点评分数,以证明餐厅的真实性和品质。
比如京东还发动全民监督,用户推荐一家品质餐厅成功入驻,奖励100元京东饭卡;举报无堂食餐厅经核实后,立即下线元饭卡。
更创新的是,京东外卖推动部分商家开通“后厨直播”。消费的人在平台点开餐厅头像,就能实时观看后厨操作全过程,备菜、炒菜、出餐等操作的流程一目了然。
正如刘强东曾如此定义京东外卖的使命,“京东要做能让父母、孩子、客人都放心吃的品质外卖。”
不得不说,京东杀入外卖市场,不仅搅动了整个行业格局,加剧了三巨头的竞争,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推动了外卖行业的发展。从中获得益处的,不单单是用户。
满打满算,京东外卖上线只有三个月,但是,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略地。上线万单,创下行业增长新纪录。
针对商家,京东外卖的佣金率不超过5%,远低于美团20%-25%的综合费率。有人算了一笔账,以月售5000单、客单价28元的快餐店为例,转投京东后每月可节省成本近1.09万元。
针对骑手,京东率先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表面上,这会增加京东外卖的经营成本,但由此带给京东外卖的话题度和订单量,是超乎想象的回报。
4月份京东外卖上线了百亿补贴,用户可领满25-20元券,PLUS会员和大学生额外加码。这直接引发了咖啡市场价格战的白热化。在京东外卖的补贴政策下,库迪咖啡的拿铁仅售5.9元,不少库迪门店直接爆单。
京东外卖则凭借“全网最低价”策略实现了迅速拉新,日单量从3月1日的100万飙升至4月22日的1000万。
而根据京东集团5月13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整个季度总营收为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京东还首次披露了外卖业务的成绩单,京东外卖首季度贡献收入为57.53亿元,同时也传来了日订单量即将突破2000万单的好消息。
美团已完成第一批骑手的养老保险缴纳,并宣布未来每月为商家投入超1亿元专项补贴;饿了么则联合淘宝闪购推出“超百亿补贴”活动,推动了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4000万单。
但美团和饿了么的反攻,并没有让京东外卖残血,“外卖三国杀”的局面,仍会持续。
话说回来,目前京东外卖的口碑并未达到“五星好评”的程度,不少用户差评也影响着平台口碑。
诸如在百亿补贴期间以及618活动预热期,突然激增的订单量就导致了系统崩溃,出现了骑手接单失败、订单延迟或强制取消等一系列问题。
尽管京东外卖推出了超时20分钟免单等补偿方法,但频繁宕机暴露的技术冗余能力不够,还是影响了用户体验。
此外,配送过程也出现了严重超时与骑手失职等现象,不少用户投诉订单超时长达1-8小时,骑手拒接电话、谎称餐品被取走或虚假点击“已送达”,使用户未收到餐品且无。
不少骑手则反馈,平台导航存在绕行死胡同等错误,智能派单变智障派单,让骑手“舍近求远”,导致配送效率低下。
更重要的是,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的约谈,也给京东外卖戴上了“紧箍咒”,整改资质审核、关注食品安全等措施,或许也是为了应对监管。
但是,我们仍就要承认,京东外卖提出的“外卖品质化”主张,是人心所向,日订单量突破2000万单的成绩,已经证明花了钱的人品质外卖的渴求。
当后厨直播成为新卖点,当40元举报奖励变成监督利器,当0.5%的清退比例引发行业震动,这场始于食品安全的品质革命,正在重塑我们每天入口的每一餐。